Translate

2025年9月12日星期五

【柬埔寨】雕刻出來的王城:【吳哥窟】小吳哥皇城 【ANGKOR WAT】-追世界七大建築奇景之一的吳哥窟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             
小吳哥皇城(Angkor Wat),也被稱為【吳哥窟】,是一個非常著名的世界奇景,它通常被歸類為「世界七大奇蹟」,於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。寺廟以其宏偉的五塔結構、壯觀的迴廊以及牆面上精緻的浮雕而聞名,總建築群佔地 24 公里長,寬8公里,中心塔的高度達65公尺,相當20層樓高,它是山形廟的最高峰,城內精雕細琢的磚瓦,一磚一個故事,一瓦一個神話,也是高棉吳哥王朝全盛時期所遺留下來的不朽宗教建築,因為時間與對古蹟的審美疲勞的關係,有一些遊客只選逛小圈,但是只要到柬埔寨,小吳哥皇城(Angkor Wat)絕對是柬埔寨國寶和必參觀的景點⋯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雖然停車場離小吳哥皇城有一小段路,不過也是走路從護城河不同角度拍吳哥窟的好地方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邊走邊拍,護城河約寬200公尺,水源引自暹粒河,河岸有階梯引導至水面,風靜、水清時可以拍到小吳哥皇城經典的倒影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從護城河對岸遠眺,小吳哥皇城建築群佔地 24 公里長,寬8公里,中心塔的高度達65公尺,相當20層樓高的壯觀倒影,真的精美絕倫,據說這是「海洋包圍高塔」的理念設計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步行穿過位於吳哥窟護城河西側的石橋,是進入吳哥窟寺廟中央建築群的主要通道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穿越小吳哥皇城外護城河的長石橋後,進入三層的中央建築群,它有四個主要入口門:東門、南門、西門、北門。其中高聳的「西塔門」是國王和貴族的專屬通道,一般信徒走周邊的階梯或側門,最外側的門樓最低沒有階梯,為一般人和大象的出入口,今天當一下貴族走專屬通道,門外就是小吳哥窟尖塔的全景
  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原方型拱頂長廊外,再加建半拱頂廊道,雙層廊簷的型式,以增加遮蔽空間,形成柬埔寨建築的特色之一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長長方型拱頂長廊
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高4公尺8臂的毗濕奴像,位於第4層迴廊供國王和貴族的專屬通道的門樓內,是用一塊完整砂岩雕刻而成,也是中央塔廟內的主神像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在小吳哥皇城裡,有飛天仙女帕薩拉(Apsara)將近2000尊雕像,每一尊淺浮雕像的模樣都不相同,儀態萬千、翩翩起舞⋯樣式有36種之多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這是在將近2000尊飛天仙女雕像中,小吳哥皇城裡獨一無二露齒微笑的飛天仙女,別忘拍照喔!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三層的中央建築群,其中高聳的「西塔門」是國王和貴族的專屬通道,塔樓頂呈現待開的蓮花苞狀,雖然歷久失修有部份已毀損,但還是可以看出它的形狀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穿越三層的中央建築群,還有一條長引道通往五座尖塔,引道旁種了柬埔寨的國寶樹「棕糖樹」,早期的高棉民族經濟靠棕糖為生,所以當時有棕糖樹在的地方,就認定為柬埔寨的領土,但只有母樹才會結出棕糖果實,才能用來加工製成「棕糖」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進入象徵印度神話世界中心的須彌山,頂部蓮花排列的五座寶塔前,引道兩側各有一個水塘稱為蓮花池,它把寶塔的美麗倒影,全刻畫在照片中⋯令人感到震撼寶塔的偉大建築,怪不得寶塔被印在柬埔寨的國旗上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【吳哥窟】重要拍照點之一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小吳哥皇城的主殿四周,共有八處巨幅石雕,有些長達 120 公尺,分別敘述印度教的神話故事,都和戰爭與國王的功績有關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壁畫內容和戰爭、發揚國王功績、及宗教有關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這個長66公尺的迴廊雕刻,描述了天堂與地獄的場景,天堂在上面兩層組成,但是在這裡我們看不到任何有關於天堂的描述,相反是下面地獄則被雕刻描述的淋漓盡致,光地獄就有32層組成,每層都各自有它的名稱,告訴人們一個人可以根據他在世時候的成績來判斷,上天堂或地獄,這裡還看到一個巨大的閻王騎著一頭水牛,他的18隻手臂正持著棍棒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另外一段長48.5公尺的迴廊上雕刻著「乳海翻騰」的神話,講述一個有關阿修羅和天神之間達成協議聯手攪動乳海,並獲得的長生不老甘露的故事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總之長長的迴廊如果真的要一個一個好好研究雕刻上的故事,花上一天的時間都很難看完,所以只能選重點了解一下⋯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原方型拱頂長廊外,再加建半拱頂廊道,雙層廊簷的型式,以增加遮蔽空間,形成柬埔寨建築的特色之一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環繞著小吳哥窟巨大的建築群(佔地 24 公里長,寬8公里),據說用了將近30多年、好幾萬人才建造完成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窗櫺、窗戶上裝飾著一支支的仿木柱結構,這也都以7為單位,與蛇欄杆上的7頭蛇有異曲同工的意思,均象徵著彩虹,連接天堂與人間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終於爬上小吳哥皇城第三層中央塔頂層,因上去樓梯斜度為75度較危險,規定未滿12足歲孩童不能登頂,而且規定需脫帽,服裝需覆蓋肩膀、過膝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遠眺【吳哥窟】的周遭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近距離觀賞五座聖塔聳立在層層堆疊的石階基台上,猶如五座山峰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宏偉壯麗、氣勢磅礴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小吳哥皇城(吳哥窟)最頂層的中央塔是供奉濕婆神的「神殿」或「聖殿」,這個建築的層數並非指樓層,而是指高棉宗教文化中,從大地通往天界的神聖區域,代表著從塵世到天堂的階梯,象徵印度神話世界中心的須彌山,五座尖塔也被視為宇宙的中心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我們參觀的那一天剛好遇到慶典活動,剛到的時候還可以參觀,等到我們要離開的時候,正好活動開始,還有一些表演的節目,所以剛剛走過中間的引道上面已經禁止通行,而且周圍的交通也塞得水洩不通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因為慶典所以在神殿建築前面長長的迴廊門框中站滿表演者,前面插滿了各式各樣的旗幟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富麗堂皇午餐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現代與古代的對比,想起法國作家馬爾羅認為這些半裸女神、身著薄紗裙、手拿蓮花、臉上淡淡的微笑的雕像,比羅浮宮的蒙娜麗莎還要迷人喔??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
2025年9月7日星期日

【瑞典】斯德哥爾摩17世紀世界唯一保存完好的戰船-瓦薩沉船博物館(VASA Museum)、北歐博物館(Nordic Museum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

瓦薩沉船博物館(VASA Museum)

裡面陳列著17紀初的瓦薩號戰艦,展示了當時軍艦的設計、建造和裝飾,並呈現了當時的海上戰爭和海洋文化,是了解瑞典和北歐海上歷史最佳參觀博物展示館,雖然只展示瓦薩號戰艦的殘骸,但它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的17紀戰艦,而且可以近距離觀賞這艘宏偉的船隻,與瓦薩號上有關的豐富遺物,例如武器、藝術品和船上的裝飾品等等⋯並深入了解其豪華的裝飾和當時的建造工藝。

【瓦薩號 Vasa 】16261628間在斯德哥爾摩建造,是當時瑞典國王為了展示瑞典強大的海上實力而下令建造的,其規模十分龐大,長達70公尺、高約52公尺,搭載64火砲,被認為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戰艦之一,為向世人展示瑞典國力的軍艦,除了規模和火力巨大外,其奢華而精美的雕刻裝飾也讓人歎為觀止,但在1628從斯德哥爾摩港口揚帆首航,由於設計缺陷和不當操作,在航行不久後便沉沒於海底,瓦薩號的船體開始側傾,海水從砲口湧入船身,瓦薩號就此沉沒。經過多年的努力,在330年後1956,潛水員 Anders Franzén 進行潛水調查時,碰巧在水下發現了瓦薩號的殘骸,從19571961年約4年時間進行挖掘和打撈過程,瓦薩號最終被打撈上來,並於瓦薩沉船博物館中展示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早趁著下午才搭郵輪前往赫爾辛基之前,先到斯德哥爾摩瓦薩沉船博物館,參觀世界唯一保存最好的戰船,瓦薩博物館的外型建造就像一條船,它的位置也剛好坐落在斯德哥爾摩港口旁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瓦薩沉船博物館剛好坐落在斯德哥爾摩港口旁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購完票稍微排隊就可入内參觀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隨著潛水員 Anders Franzén發現,這艘沉睡了300年的古代戰艦,重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,一走進瓦薩博物館就被這艘碩大的戰艦所驚艷,長達70、高約52尺,重達1200,佔據博物館的12樓,建造這艘巨型戰艦時不僅有荷蘭造船師,還有許多技術精湛的工匠、雕刻師、漆工、鐵匠等協助完成,是不是因為每個人都想表現最完美的部分,而忽略了整體的安全?不禁想為什麼如此聲勢浩大的船怎麼會沉睡海底呢?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巨大的瓦薩號軍艦 Vasa 70尺、高約52 頭很難捕捉到整艘船的全景,只能上、下、前、後分開拍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上、下博物館的12樓,近距離觀察這個巨大而豪華瓦薩號的完整殘骸,其船身、砲門、船帆等一覽無遺
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在巨大的瓦薩號沉船旁,還有中、小尺寸模擬當時亮麗顏色的模型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精美的瓦薩號模型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模擬當時亮麗顏色的模型中,其奢華而精美的雕刻裝飾真的讓人歎為觀止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博物館的展覽區中,不僅能觀賞到瓦薩號沉船退色的原形,還能透過各種瓦薩號模型,理解這艘戰艦的建造工藝與細節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模型中不但展現了瓦薩號豪華的雕刻裝飾,並強調了64火砲的威力,讓人不禁驚嘆這艘戰艦的精妙設計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當時航行中的模型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軍艦模型的剖析圖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811紀的維京時代的探險家和海盜,到中世紀的海上貿易帝國,再到目前的海洋運輸和漁業,再再都說明艦蜓與海洋文化的重要性⋯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看這版圖從811紀期間,北歐日耳曼民族的維京人,在瑞典的海上、波羅的海、北海和大西洋地區建立了一系列重要的貿易據點,通過航海和商業往來進行各種貨物的貿易,並在整個歐洲、亞洲和北非的海域進行貿易和探險而聞名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博物館展示著與瓦薩號的豐富遺物,例如武器、藝術品和船上的裝飾品等,讓遊客能夠更深入地了解瓦薩號的歷史背景、建造過程和當時船上的生活情況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當時搭載64巨大火砲的模型,被認為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戰艦之一,向世人展示瑞典國力的軍艦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博物館裡的展示廳有當時內部存放大炮船艙的樣子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當時船員的裝扮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瓦薩號是國王的軍艦,所以前面的雕像其實都有亮麗的烤漆,但沉船300之久,瓦薩號戰艦的殘骸變成了木頭色,大家跟據當時奢華而精美的雕刻裝飾,猜測所漆上亮麗的顏色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這座博物館不但展示了世界上唯一保存完整的17紀木製戰艦,並透過多個瓦薩號模型,帶領遊客深入了解這段壯麗的海上歷史,也示了當時軍艦的設計、建造和裝飾,呈現了當時的海上戰爭和海洋文化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在瓦薩沉船博物館旁的北歐博物館(Nordic Museum)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在瓦薩沉船博物館旁的北歐博物館(Nordic Museum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北歐博物館(Nordic Museum),是一座展示瑞典人生活實景的博物,看了網路感覺沒那麼吸引我們參觀,它就在瓦薩沉船博物館旁,外觀還蠻壯麗